- A+
古都北京風景秀麗,寺廟眾多,與北海塔對應的是妙應寺白塔。妙應寺坐落在西城阜城門內,由于寺內有一座體形碩大的藏式佛塔。佛塔全身潔白,很久之前稱為白塔,寺也被稱為白塔寺。
遼代時,妙應寺一帶是遼南京誠的北郊,1096年,建有一座釋迦佛舍利塔,這座塔毀于兵火,到了元代,這一帶成為當時新建的元大都城內西部。元世祖忽必烈正式定國號為元后,1271年敕令在遼塔的遺址上建造這座石雕白塔,白塔總高51米,由塔基,塔身和塔剎三部分組成,臺基高9米,底座的占地面積約1422平方米,臺基分三層,*下層呈方形,臺前有一通道,前設臺階,可直登塔基,上、中二層是須彌座。臺基上砌基座,將塔身、基座連接在一起,塔座上有覆蓮座,蓮座外有5道環帶形的金剛圈,用以承托塔身。塔身為一巨大的覆缽體,上端有層層疊起的十三層相輪,又稱“十三天”,給人高聳之感。相輪頂端承托著華蓋,四周懸掛著36個鏤空花紋的銅制透雕流蘇,流蘇下各系風玲,華蓋之上就是塔的*上部分塔剎。在陽光的照射下,潔白高大的塔體上金光閃爍,醒目壯觀。嘉祥長城石雕是專業制作佛塔,如果修建佛塔請找長城石雕廠。據記載,白塔初建時,上面有許多精美的佛教圖案雕飾,塔座雕有動物,須彌座有眾多護法神像,覆缽體上有五方佛標志,因年代久遠,雕刻的那些圖案已經模糊,但白塔“珍鐸迎風而韻響,金盤向日而光輝”的雄姿依舊。
在1279年,白塔修建完成后,忽必烈命人以塔為中心,向四方各射一箭,以箭落為界線,修建了一座面積約16萬平米的大寺院,擁有眾多殿堂的“大圣壽萬安寺”,是元大都的一個重要建筑,香火鼎盛近百年,此后,這里就成為當時皇家進行宗教活動和百官習儀的中心場所,同時又是蒙漢佛經及其他書籍的譯印之處,在宗教、政治和文化上均有很高的地位。在1368年雷火毀滅了大圣壽萬安寺所有的殿堂,只有白塔幸免。了解更多佛塔的知識請閱讀:http://m.bdciy.cn/archives/category/siyuandiaoke。
直到1457年,宛平縣郭福向朝廷請求修建寺院,賜名為“妙應寺”。重建后的整座寺院布局嚴謹,宏偉華麗。后來雖熱有很多次修復,但是明代的修建格局基本保留至今。
1961年,國務院將北京妙應寺白塔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1980年,妙應寺向中外游人開放。現在,修復一新的北京妙應寺白塔正以原有的風貌展現在世人面前。
版權屬于:嘉祥縣長城石雕廠-石牌坊廠家(http://m.bdciy.cn/)或直接搜索進入1310066.cn
版權所有。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
- 我的微信
- 這是我的微信掃一掃
- 我的微信
- 我的微信掃一掃